大赛章程

一、大赛简介 

 

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(China Creative Challenges Contest  简称3C大赛或“中国创意挑战大赛”),是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《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》赛项,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数字艺术、数字设计、数字创意、数字媒体以及数字技术创新领域各专业综合类规模大、跨学科、多专业、参与院校多、影响广泛的权威赛事,更是我国第一个将比赛上升到哲学高度的赛事,还是第一个免费为参赛作品提供版权保护与存证的大赛。

在科技快速迭代的时代,中国好创意大赛希望大学生,以创意为笔,以匠心为墨,创作出内涵丰富,具有积极价值导向的优质作品,普及大众的审美能力,提升全民的文明程度,拓展民众的认知境界,倡导民众的大爱精神,促进全民的内心向善。

合作的政府与企业有:江阴市、三亚市、海南省(连续冠名三届)、葫芦岛市、TCL集团(连续冠名2届)、创维集团(连续冠名三届)、仚仚公司,还有专项赛道的国际企业,包括迪士尼公司(阿凡达海报设计)、天津海晶集团、北京点众科技、以及上海茂昌眼镜、大白兔奶糖、上海咖啡、三联等国内老字号企业以及国家级博物馆(院)。


二、目的与意义


鼓励原创,激发创新思维,展示数字艺术与数字科技创新最新成果,传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、数字科技创新和产学研融合的最新理念。

大赛旨在落实国家数字创意产业远景规划,转化高等院校原创知识产权,深度挖掘、选拔和推广中国创意界的精英人才和优秀作品;赛事一直在引领着学科发展、推动专业建设、已经成为高校艺术创意领域的风向标。


三、大赛特色


大赛一直以社会责任为宗旨,除了常规视传、漫画插画、动画、短视频、创新创意产品、空间显示等投稿类别外,还把大赛上升到了哲学高度,专门开辟《艺术思辨类》作品,就是让我们通过艺术作品,反思我们生存与生活相悖的不当并加以改正,引导公众的价值导向,形成良好的世界观。同时关注社会危机带来的生存挑战,开辟了《社会创新类》。也为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自信开辟了《中国风传统文化类》。围绕人工智能开辟了《交叉学科类》与《人工智能生成艺术类》。针对产学研开辟了《课创转化类》、《创新创业类》。相应教育新时代育人理念开辟了《课程思政类》等。还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开辟了《乡村振兴类》。大赛秉承社会责任感,产业发展促进感,人才培养使命感,与高校一同前行。


四、大赛优势


大赛一直与产业、政府紧密合作,合作的政府与企业有:江阴市、三亚市、海南省(连续冠名三届)、葫芦岛市、TCL集团(连续冠名2届)、创维集团(连续冠名三届)、仚仚公司,还有专项赛道的国际企业,包括迪士尼公司(阿凡达海报设计)、天津海晶集团、北京点众科技、以及上海茂昌眼镜、大白兔奶糖、上海咖啡、三联等国内外著名公司,促进产学研无缝对接,为新兴产业,朝阳行业提供最新的人才贮备。


五、各委员会的建立和职能


1、评审委员会:大赛的评委都是来自于教育部相关专业教指委专家,各大著名院校相关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导等:负责终审评奖。每年增补一次,考核一次,对不认真负责的评委,有权清退。
2、大赛设立学术委员:指导大赛发展方向。
3、大赛设立监督委员会,保证大赛的公平、公正、公开。
4、大赛设立产业合作委员会,与产业、行业、政府、企业、各相关组织进行产学研合作。


六、大赛分赛区的设立


大赛以省为单位成立分赛区:分为:普通高校分赛区、高等职业院校分赛区。


七、举办周期:每年一届,2025年第19届


八、投稿原则
官网登录后填写参赛信息并上传作品。


九、评奖原则


公平、公正、公开。每个类别,必须3位专家以上,国赛和省赛评奖原则一致。


十、参赛对象


1、在校学生    2、在校教师


十一、参赛院校


1、普通高校    2、高等职业院校


十二、大赛组委会是赛事规则制定机构,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进行调整
十三、大赛类别设置,以大赛简章为准
十四、大赛有总冠名和单项赛道冠名的权利
十五、定期组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
十六、国赛三等奖高于省赛一等奖。
十七、免费参赛。


 

第二十届大赛简章

https://storage.cdec.org.cn/hcy/2024/08/20240812104859219-KAjZ.png

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(China Creative Challenges Contest  简称3C大赛或“中国创意挑战大赛”),是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《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》赛项,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数字艺术、数字设计、数字创意、数字媒体以及数字技术创新领域各专业综合类规模大、跨学科、多专业、参与院校多、影响广泛的权威赛事,更是我国第一个将比赛上升到哲学高度的赛事,还是第一个免费为参赛作品提供版权保护与存证的大赛。

在科技快速迭代的时代,中国好创意大赛希望大学生,以创意为笔,以匠心为墨,创作出内涵丰富,具有积极价值导向的优质作品,普及大众的审美能力,提升全民的文明程度,拓展民众的认知境界,倡导民众的大爱精神,促进全民的内心向善。
大赛合作的政府与企业有:江阴市、三亚市、海南省(连续冠名三届)、葫芦岛市、TCL集团(连续冠名2届)、创维集团(连续冠名三届)、仚仚公司,还有专项赛道的国际企业,包括迪士尼公司(阿凡达海报设计)、天津海晶集团、北京点众科技、以及上海茂昌眼镜、大白兔奶糖、上海咖啡、三联等国内老字号企业以及国家级御窑博物院。

 

 赛事宗旨  

 

大赛以“鼓励原创,激发创新思维,展示数字艺术与科技创新最新成果,将数字艺术设计、数字科技创新和产学研融合转化”为宗旨,以推动中国文化国际自信为导向、以提升大学生文明程度,拓展认知境界为己任,通过思辨艺术和艺术疗愈,树立大学生宏大的社会价值观。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创新设计,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、拓展国际视野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,成为未来的主力创意领袖,用设计改变生活、用设计创造生产力。

 

 本期大赛主题 

  

提升思维认知,促进内心向善

 

 组织机构 

 

主办单位:

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

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

 

承办单位:

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数字影像创意工作委员会

 

法律顾问:

北京同钧律师事务所律师:马雯雯  电话:13601396942

(*非版权问题,勿拨打此电话,请直接拨打组委会人工咨询电话)

(北京同钧律师事务所业务范围:专利申请、商标注册、版权登记、知识产权侵权纠纷、专利无效、专利分析等)

 

 2个参赛重大福利 

 

一、参赛免费存证

  为支持艺术创作,加强赛事作品的版权保护,中国好创意大赛组委会与文化和旅游部全资控股企业——华瀚文化达成战略合作,共同推出版权保护专项扶持计划,为广大参赛师生提供版权保护补贴—参赛即免费存证。


1、什么是IP存证?
IP存证相当于为作品办理“出生证”和“原创声明”,是版权保护的重要工具。
自2024年9月起,IP存证证书将升级为司法存证证书,支持通过北京互联网法院存证验证平台在线核验,为作品版权保护提供全方位支撑。

2、参加中国好创意大赛,参赛者进行IP存证有什么优势?
免费存证:参加第19届大赛的作品可享受免费存证福利(原价29.9元),非参赛作品存证收费。
作品变现:完成IP存证后,作品即转变为数字资产(商品),可在艺贝平台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易,推动作品商业化。参赛选手可在微信关注“华瀚文化”公众号和“艺贝版权”小程序,平台后续将联合大型企业、艺术机构、行业组织等单位,为创作者和优秀作品提供IP运营、IP商业化变现、展览活动、供需采购、资源扶持等商业孵化服务。

 

3、“艺贝”平台是什么?
“艺贝”是文化和旅游部全资控股企业——华瀚文化旗下的IP数字化运营平台,已成为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数字版权链(数据版权交易)试点应用的首批超级节点单位,旨在为国内外优秀文化IP提供确权、授权、维权服务,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IP数字化运营社区平台。

4、大赛存证流程(点击进入链接)

 

二、百万福利:智谱清言礼品码
 

   点击可领取中国好创意大赛百万福利:智谱清言礼品码

智谱清言网址:请在各大应用平台下载智谱清言APP,或在智谱开放平台(Bigmodel.cn)完全生成作品。

 

 教育部门认定 

 

截止目前,中国好创意大赛已获得以下省份教育部门正式发文:

 

 

 征稿对象 

 

1学生单元(团队/个人):

(1)高职组
(2)本科组
(3)研究生组

2教师单元(团队/个人):

在校教师

 

 大赛相关平台  

 

(一)大赛报名与投稿、获奖作品公示、真伪查询平台:

在大赛官网www.cdec.org.cn,统一报名与上传作品。获奖名单公示期为一周。

 

(二)大赛公众号:

https://storage.cdec.org.cn/hcy/2024/05/20240530121138579-ATY1.jpg

(关注公众号,第一时间获知赛事资讯、获奖名单)

 

(三)大赛咨询:

1、大赛秘书处咨询:周老师、师老师电话:010-89576608 18513190168

(请于工作日上午8:30-12:00,下午13:00-17:30拨打咨询)

2、大赛合作电话:曹副秘书长 13520205849

 

 重要提醒 

 

 !!以下内容非常重要,参赛前请仔细阅读!

 

   投稿须知(投稿之前请点击查阅)
  点击查阅赛制、获奖及复评机制

  有校赛的学校,校内投稿时间截止后,凡使用非学校官方核定的二级学院名称提交参赛作品,均视为无效作品。请各参赛院校严格参照学校正式文件规范署名,避免影响作品参评资格;
  
为确保参赛师生顺利提交作品,请尽量在截止时间前三天完成作品上传,避开提交高峰,避免因网络拥堵等问题导致参赛失败;

  请指导教师先注册教师账号,并将注册手机号告知院校管理员以录入系统;学生提交作品时,可选择指导教师,教师即可在账号中查看所指导的学生作品。

 

 类别设置、提交格式 

(提交要求请点开类别查看)

 

(本届大赛共设24个投稿类别,以每个院校不同的二级学院(系)为投稿单位,每个投稿单位需有一名教师申请管理员,负责审核与管理其学院的投稿作品。每个类别可分别晋级20件作品,最多480件。研究生/本科/高职,均单独计算。
教师投稿作品数量不限,并直通国赛,不分本科与高职)。

 

常规赛道:

 !!请详细阅读每个投稿类别的诠释,不符合类别主题要求的一律不能获奖。

数字艺术教育方向

面向高校与数字艺术相关领域,所从事的相关专业的创作内容。突出学术性、系统性及人才培养的产出导向。此类内容会存在一定交叉性,选报指向突出各高校在专业分布上的特点,以及对专业的理解认知。

>视传应用类

>动画短片类

>漫画插画类

(她力量)

>数智影像类

>数字摄影类

>思辨艺术类

>艺术疗愈类

 

 

数字艺术社会服务方向

突出社会服务意识,关注国家、区域经济、文化发展导向,体现数字艺术在改进、提升社会机能发展中的作用。例如:西部、乡村、文化自信、区域特色等。

>高阶文明类

>认知境界类

>人居环境与可持续生态空间设计类

>数字化素养类

>大爱中国类

>社会创新类

>数字生态图谱类

>创艺科普类

> AI情感陪伴装置类

数字艺术实践探索方向

突出技术的深度认知带有极强的技术创新性,此类可能与社会服务有一定交叉,关键区别在于,社会服务更多体现在系统性的以美化育社会的目的,而实践探索突出新思维、新方法、新技术、新视角,发现未见。

>符号化IP产品类

>海洋文化类

>中国风传统文化类

>交通艺术类

>时尚生活类

>数字应用新场景类

>文化遗产类

>一带一路类

 

 

常规赛道作品投稿要求:

 

静态与动态作品均可。


静态作品:
提交格式为JPG、GIF或PNG。色彩模式RGB、分辨率300dpi,每张图片大小不超过10M,提交张数不限。如需做成展板,标准竖版A3尺寸 (297mm x 420mm)。


动态作品:
视频长度2-10分钟,视频大小不超过2G,清晰度不低于1080P,横屏竖屏均可。视频编码:H.264、H.265,视频格式:MP4,并提交作品宣传图4张。

 

  第20届国赛终评活动申报

 

获得中国好创意大赛“高质量专业奖”的高校,可以申请承办以上24个类别其中之一的国赛终评活动,从简章发布之日起到2026年4月15日之前申报。


附件:第18届中国好创意大赛-高质量专业奖获奖名单 
附件:第19届中国好创意大赛-高质量专业奖获奖名单 

 


   填写问卷申请承办国赛终评(院校填写)

 

专项赛道:

  专项赛道请关注各赛道简章的截止时间,不同的赛道有不同的截止时间。

 

投稿类别及承办单位

南康跨境家具设计专项赛

(江西璞瑞康)

河马杯”大学生微短剧专项赛

(北京点众科技)

天空盒—文物新生专项赛

(天空盒)

乡村旅游设计专项赛

(武汉商学院)

老字号•新国潮创新设计专项赛

(华东理工大学)

数字声音景观专项大赛

(上海音乐学院)

“大医杯”数字艺术医学绘图专项赛

(大连医科大学)

AIGC专项大赛

(智谱清言)

超高清8K类专项大赛

(四川传媒学院)

特殊教育专项大赛

(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)

青瞳数字造梦类

(上海青瞳视觉科技)

 

 

 作品提交截止时间 

 

作品投稿统一时间如下,系统关闭后,无法再开启,请参赛师生紧密关注截止时间,尽量提前3天完成提交作品操作。


报名及截稿时间:

2025年10月20日-2026年6月30日17:00止(系统关闭);
校赛推优时间:

2026年7月1日8:00-7月5日17:00止(系统关闭);
省赛评审时间:

2026年7月8-20日17:00止(系统关闭);
省赛获奖名单上传公示:

2026年7月30日17:00止(系统关闭);
国赛评审时间:

2026年7月24-30日17:00止(系统关闭);
国赛获奖名单公布:

2026年8月25日之前。

 

 附件 

 

   点击下载大赛简章正式文件

   免考认证申请&三维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认证(点击查阅)

 

专家评委申报表
*申请评审类型:
请选择申请评审类型
省份:
市:
*姓名:
请输入姓名
*性别:
请输入性别
*出生年月:
请选择出生年月
*民族:
请输入民族
*学历:
请输入学历
*工作单位:
请输入工作单位
*职务:
请输入职务
*职称:
请输入职称
*手机:
请输入手机号
*电子信箱:
请输入电子信箱
*微信:
请输入微信
*联系地址:
请输入联系地址
*专业和研究方向:
请输入专业及研究方向
*个人简介(200字以内) :
请输入个人简介
*是否能够积极参加活动:
请选择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活动
*高清照片:
请上传高清照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