圆满结束丨第19届中国数字传媒教育与发展论坛年会及颁奖典礼
时间:2025-11-09 阅读量:1791

年会合影


2025年11月7日~9日,第19届中国数字传媒教育与发展论坛年会,暨第19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颁奖典礼,在成都东软学院隆重举行。

 

第19届中国好创意大赛共有3950所院校(以二级学院为投稿单位)参赛,常规赛道报名投稿量为358601件作品,专项赛和计时赛共计66470件作品,总计425071件。


本次会议所涵盖的专业领域非常广泛,横跨艺术学、设计学、工学、人工智能、数字艺术、数字媒体等多个专业门类,涉及动漫、数字媒体戏剧与影视学类、设计学类、计算机类、美术学类、音乐与舞蹈学类以及新闻与传播学类等多个专业,具有较强的交叉性特点。特别是在VR、AI快速发展时期,数字艺术设计及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的用武之地不断拓宽和延展,怎样能培养出为产业应用所服务的大量人才,是我们高校面临的新一轮课题。

 


开幕致辞


 


 
张兵

 

本次年会开幕式由成都东软学院副校长、教授张兵主持,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,并介绍了成都东软学院发展历程、推进数字艺术教育改革、学生创新创业、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情况,并表示会议能够汇聚各位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,共同推动数字传媒教育的发展,为年会奠定专业且富有深度的基调。

 

 

赖廷谦


成都东软学院党委书记、教授赖廷谦上台致辞。他代表承办方成都东软学院对到场的各位嘉宾、学者表示热烈欢迎,并结合当前数字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,阐述了学院在数字传媒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实践,强调了本次论坛对推动数字传媒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。

 


郝亚斌


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执行会长、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郝亚斌发表致辞。他从行业视角出发,分析了数字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机遇,指出数字传媒教育需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,培养更多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,同时对本次论坛在促进产教融合、推动行业与教育协同发展方面的作用寄予厚望。
 


上午学术研讨


 

 


付娆

 

开幕式结束后,年会进入学术会议环节,该环节由成都东软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副主任、副教授付娆主持。多位行业权威专家、学者先后登台,围绕数字传媒教育、设计创新、艺术发展等领域的前沿话题发表精彩学术报告。

 

 

韩挺


 主旨演讲:《基于 AI+HI 融合智能的创新设计理论和关键技术》


教育部长江学者、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、教育部工业设计教指委委员、上海交大 - 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党委书记、教授、博导韩挺,以《基于 AI+HI 融合智能的创新设计理论和关键技术》为题展开报告。他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(AI)与人类智能(HI)融合在创新设计领域的理论基础,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相关关键技术的应用场景与实践成果,为数字传媒领域的创新设计提供了全新思路。

 


覃京燕


 主旨演讲:《以真善美德之美名,育化中国好创意》


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、教育部工业设计教指委委员、全国美育教指委委员、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、科技美育中心主任、教授、博导覃京燕,带来《以真善美德之美名,育化中国好创意》的报告。她从美育视角出发,强调在数字传媒教育中融入真善美德的重要性,提出通过美育培育优质创意的理念,为数字传媒人才培养中品德与创意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方向。


在学术报告环节期间,年会设置了四场主题鲜明的圆桌对话,邀请多位行业专家、学者围绕数字传媒领域的热点、难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,为行业发展与教育实践提供多元视角。
 
  圆桌对话 
 
《动画 “拟真性” 如何重构观众对真实的认知?》

 

 

 学术主持 

 

朱明健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副主任、湖北省动画协会会长、武汉理工大学动画研究院院长、二级教授、博导

 

 圆桌对话嘉宾名单 


周   越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文艺术中心主任、艺术学院副院长、教授、博导
孔令强:山东艺术学院电影学院党总支书记、艺术实践与创作处处长、教授
隋津云:山西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、教授
王亦飞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鲁迅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原院长、教授、博导


嘉宾们从动画技术发展、观众认知心理、文化传播等多个角度,深入分析了动画 “拟真性” 对观众真实认知的影响,探讨了如何在追求 “拟真性” 的同时保持动画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,为动画创作与教育提供了宝贵建议。

 


姚争


 主旨演讲:《新文科背景下 —— 文科实验室驱动戏剧与影视学科范式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重构》


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教育部高校戏剧影视专业教指委委员、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、二级教授、博导姚争,聚焦新文科建设背景,发表了《新文科背景下 —— 文科实验室驱动戏剧与影视学科范式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重构》报告。他分析了当前戏剧与影视学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,提出以文科实验室为驱动,推动学科范式转型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具体路径,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。

 


金江波


 主旨演讲:《艺术的无界之城》


教育部全国高校美育教指委委员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、公共艺术委员会副主任、上海市文联副主席、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、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、教授、博导金江波,以《艺术的无界之城》为题进行分享。他结合城市更新背景,探讨了公共艺术在打破艺术边界、促进城市文化发展中的作用,通过多个城市公共艺术案例,展现了数字时代艺术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新形态。

 

 圆桌对话 


《在自然环境逐渐恶化下,可持续设计是乌托邦还是绿色洗白?》

 

 

 学术主持 

 

王晓予:教育部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、教授

 

 圆桌对话嘉宾名单  


刘秀伟:教育部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、教授

刘   涛: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指委委员、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导

侯东昱:教育部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、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

周   著:西安工业大学设计学院党委书记、副院长、教授

嘉宾们就当前自然环境恶化背景下可持续设计的现实意义、面临的挑战与困境、实践路径等问题展开激烈辩论,澄清了对可持续设计 “乌托邦”“绿色洗白” 的认知误区,提出了推动可持续设计在数字传媒领域落地实践的具体措施,强调了设计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。

 


下午学术研讨


 

 圆桌对话 


《数字艺术创作中的数字焦虑》

 


 学术主持 

 

梁  岩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院长、教授

 

  圆桌对话嘉宾名单 


王建民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、教授、博导
李学明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、二级教授
严   晨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理事、北京印刷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“数字艺术与创新设计中心”主任、教授
盛   瑨: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原副院长、教授、博导

 

嘉宾们结合自身创作与教学经验,分析了数字艺术创作者面临的技术更新压力、创作同质化、情感表达缺失等 “数字焦虑” 的表现形式与成因,探讨了缓解 “数字焦虑” 的方法与策略,强调在数字艺术创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与情感表达,平衡技术与艺术的关系。

 


孙守迁


 主旨演讲:《设计 4.0 的探索与实践 - 从知识服务到数智平台》


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学科评议组成员、教育部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、浙江大学设计学学科学位委员会主任孙守迁,围绕设计 4.0 展开报告。他详细阐述了设计 4.0 的内涵与特征,分享了从知识服务向数智平台转型的探索过程与实践经验,为数字传媒领域的设计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持。

 


 

康修机


 主旨演讲《当下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专业适应性变革》


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导康修机,发表《当下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专业适应性变革》报告。他结合当前数字技术快速发展、行业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,分析了艺术设计专业面临的挑战,提出了专业课程体系、教学模式、实践环节等方面的适应性变革策略,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。

 

 圆桌对话 


《数字技术与工具快速迭代背景下数字艺术的 “人性与温度”》

 

 

 学术主持 

 

黄向东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西安美术学院二级教授、博导

 

 圆桌对话嘉宾名单 


周宗凯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术委员会副主任、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教授、博导
宋 军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(主持工作)、教授、硕导
周 艳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武汉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、教授、博导
闫兴亚:西安邮电大学数字艺术学院院长、三级教授

 

嘉宾们针对数字技术与工具快速迭代的背景,探讨了如何在数字艺术创作中保持 “人性与温度”,避免技术过度主导导致艺术情感缺失。他们结合具体案例,分享了在教学与创作中融入人文精神、挖掘情感价值的经验,提出了数字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艺术感知能力的重要性,为数字艺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方向。

 


余隋怀


 主旨演讲:《天工开物 - 探寻中华造物之美》


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业设计分委会副主任、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、教授、博导余隋怀,以《天工开物 - 探寻中华造物之美》为题,系统阐释了传统造物文化与现代数字传媒技术融合的路径与价值。《天工开物》所承载的 "天人合一"" 材美工巧 "等造物理念,为当代数字传媒设计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。他强调,数字传媒并非单纯的技术载体,更应成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媒介,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在于" 传统元素的数字化转译 "与" 技术应用的人文赋能 " 双重突破。

 


蔡新元


 主旨演讲:《人工智能设计工程学的构建与实践》


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院长、二级教授、博导蔡新元,在《人工智能设计工程学的构建与实践》报告中,结合其团队近五年的突破性成果,首次系统披露了该学科的核心理论框架与产业应用范式。蔡新元教授首先界定了 "人工智能设计工程学" 的学科内涵: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,以设计方法论为核心,以工程化落地为目标的交叉学科,涵盖智能创作、交互体验、产业应用三大核心板块。他强调,该学科的建立打破了 "AI 仅为辅助,蔡新元教授展示了基于自主研发的 ARTI designerXL 人工智能艺术超级计算平台构建的实践体系,其中多个案例成为数字传媒领域的标杆之作。

 


闭幕致辞


 

 
田少煦


第 19 届中国数字传媒教育与发展论坛年会进入闭幕式环节,国家教学名师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、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副主任、广东工业大学特聘教授、二级教授、博导田少煦发表闭幕致辞。


田少煦教授在致辞中,首先对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,对承办方成都东软学院的精心组织、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以及全体参会人员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。随后,他总结了本次年会的主要成果,指出本次年会通过丰富的学术报告与圆桌对话,深入探讨了数字传媒教育与发展的关键问题,汇聚了行业智慧,达成了多项共识,为数字传媒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最后,他展望了中国数字传媒教育与发展的未来,鼓励各位专家学者、教育工作者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,共同推动中国数字传媒教育事业迈向新台阶,为数字传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。

 


第19届中国好创意大赛颁奖典礼


 

 开 幕 致 辞 

 


 
蒋利明


成都东软学院副校长、教授蒋利明首先登台致辞。作为主办方代表之一,他围绕高校在数字艺术人才培养中的责任与使命展开论述,强调成都东软学院始终以 “产教融合、创意赋能” 为导向,致力于为数字艺术领域输送兼具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。他提到,本次大赛年会落地该校,既是对学校数字艺术教育成果的认可,更是推动校际交流、行业协同的重要契机,期待以大赛为纽带,促进数字艺术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。

 

 
黄心渊


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秘书长、中国好创意大赛终评委主席、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、二级教授、博导黄心渊发表致辞。他从行业发展视角出发,分析了当前数字艺术设计的趋势与挑战,指出 “创意 + 技术 + 文化” 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。作为大赛终评委主席,他肯定了本届参赛作品的整体质量,认为作品既体现了青年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,也展现了对社会议题的关注,如生态保护、非遗传承等,希望大赛持续成为挖掘青年创意人才、推动行业创新的重要平台。

 

 

袁晓黎


南京传媒学院副校长、中国好创意大赛终评委副主席、二级教授袁晓黎致辞。她聚焦 “数字艺术与传媒融合” 的主题,结合南京传媒学院的教学实践,分享了数字艺术专业建设的经验。她表示,大赛不仅是作品比拼的舞台,更是高校教学成果交流的窗口,期待通过大赛促进校际资源共享,共同探索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新路径,为传媒行业注入更多创意活力。


 舞蹈表演 

 


表演团队 | 成都东软学院 大学生艺术团
舞蹈表演 |《新青年》

 

 获奖作品创作分享 


典礼核心环节 —— 优秀作品分享,集中展示了本届大赛国一、国二等奖作品的创作理念与价值内涵,多位获奖代表登台分享创作故事,点评专家则从专业视角解读作品亮点。

 


 
《青丝入绣,踵事增华》

大爱中国类   奖项:国一

作者:林晨馨、陈沐惠、苏心平、余美燃、朱媛媛、韩情、罗依婷

院校:温州理工学院    指导教师: 凌心卉

 

 

点评专家:梁岩,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院长、教授,担任点评专家,他高度认可作品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,称赞其兼具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。

 

 

《傣风传韵一傣族刺绣纹样IP 应用设计》

中国风传统文化类    奖项: 国一 

作者:陈思榕    院校:三明学院   指导教师:许立杰、杨素秋

 


点评专家:侯东昱,教育部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、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 ,她肯定了作品将传统傣族刺绣纹样与现代 IP 设计结合的创新性,认为其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路径。

 

  

 

《茶盏人间》

数字摄影类   奖项:国一

作者:周雨欣、杨希   院校: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    指导教师: 唐闻

 

 

点评专家:康修机,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导,他对作品细腻的镜头语言和蕴含的人文情感给予好评,认为其展现了数字摄影的独特魅力。 

 

 

(学生组三等奖合影)

 


学生组三等奖颁奖嘉宾名单


 

唐学军: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
吴思淼:北京工商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
李志强:中国好创意大赛江西高职分赛区秘书长
王   官:西安翻译学院凤凰产业学院副院长

陈   臣: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
门   涛:乐山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副院长
王   琳: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
金    波: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助理
范子珍:中国好创意大赛浙江高职分赛区秘书长

姜    倩:湘潭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
樊    磊:西安翻译学院凤凰产业学院副院长
刘丽娟: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
董佳佳:潍坊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助理

包敏辰: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副院长
熊    丹:广东东软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学院副院长
李隆瀚: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
吴航行: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经济管理与传媒艺术学院副院长
付力娅: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

 

 

《沧冥共济·敬启新章 之二》

海洋文化类   奖项:国二

作者:单俊颖、陈烁帆、栾俊杰  

院校:华北理工大学  指导教师: 冯舒、吴越

 


点评专家:盛瑨,中国美术家协会数字艺术艺委会委员、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原副院长、教授、博导,他肯定了作品的创意和主题表达,认为其展现了对海洋文化的关注与思考。

 

 

《星火》

动画影片类   奖项:国二

作者:堵怡洁   院校:武昌首义学院   指导教师: 邹清

 

 

点评专家:周越,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文艺术中心主任、艺术学院副院长、教授、博导,她对作品的动画制作水准和故事创意给予好评,鼓励创作者在动画领域持续探索。
 


(学生组二等奖合影)

 


学生组二等奖颁奖嘉宾名单


 

黎   青:湘潭大学艺术学院院长
肖   洁: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数字产业学院院长
周增辉: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
李成家:成都东软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
轩丹阳:郑州城市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

张   波: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处长
董   千:西安翻译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
向美玲:湖北恩施学院艺术学院院长
时晓楠: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

闫兴亚:西安邮电大学数字艺术学院院长
周    著:西安工业大学设计学院书记、副院长
严富华: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
唐    娟:贵州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

孙浩章: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
孟庆波: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副院长
任晓丽: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
陈志刚:成都东软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
向    东:四川传媒学院数字媒体与创意设计学院副院长

 

《遗韵游园记》

漫画插画类   奖项:国一

作者:刘悦丽、陈思涵、赵丽娟
院校:洛阳科技职业学院   指导教师: 李玮滢、张晓航、安越

 

 

点评专家:周 艳,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武汉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、教授、博导,她称赞作品画风精美,创意独特,很好地诠释了漫画插画的艺术价值。

 

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之陆地生物信息可视化设计》

视传应用类   奖项:国一

作者:刘淑玉、付鑫雨、吴紫薇、李净斐、胡倚宣、李珍、杨啟琦

院校:武昌首义学院、云南工商学院   指导教师: 王艺舟

 

 

点评专家:王晓予,教育部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、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、教授,她肯定了作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信息可视化设计结合的创新性,认为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。

 

《狮来运转》

漫画插画类 奖项:国一

作者:雷艳    院校:三明学院    指导教师: 杨素秋

 

 

点评专家:周宗凯,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术委员会副主任、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教授、博导,他对作品的创意构思和文化寓意给予高度评价,认为其展现了漫画插画的多元表达。
 

(学生组一等奖合影)
 


学生组一等奖颁奖嘉宾名单


 

盛    瑨:南京艺术学院元宇宙艺术研究院院长
隋津云:山西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

刘秀伟:教育部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、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
侯东昱:教育部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、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

周    艳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武汉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原副院长
严    晨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北京印刷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“数字艺术与创新设计中心”主任

钟    蕾: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
孔令强:山东艺术学院电影学院书记

 

《人世,人事,人市》

数字摄影类   奖项:国一

作者:杨沐桦   院校:西安理工大学   指导教师: 罗斌
 

 

点评专家:王亦飞,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鲁迅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原院长、教授、博导,他称赞作品通过镜头捕捉社会生活场景,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。
 

《链农慧图》

创业项目类   奖项:国二

作者:赵佳漪、段诗琪、袁天樯、奉伟强

院校:成都东软学院   指导教师: 刘德余、仲宝才、黄溢 
 

 

点评专家:蔡新元,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院长、二级教授、博导,他肯定了作品的创业价值和创新理念,认为其为数字技术与农业结合提供了新方向。

 

 

《战国曾侯乙编钟信息可视化》

中国风传统文化类   奖项:国一

作者:孙博文、闵昌耀、修雨洁

院校: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、安徽艺术学院   指导教师: 杨成林

 

 

点评专家:严 晨,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理事、北京印刷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“数字艺术与创新设计中心”主任、教授,他肯定了作品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呈现方式,认为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提供了新思路。

 

 

《屋顶上的风景》

黄浦文旅类   奖项:国一

作者:李浩然、马浩博、孔文静

院校:广西师范大学   指导教师: 何峰、陈炜、韦维 

 

 

点评专家:王建民,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、二级教授、博导

 

(优秀指导教师奖合影)

 


优秀指导教师奖颁奖嘉宾名单


 

蔡新元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院长
康修机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

    越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文艺术中心主任
王晓予:教育部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、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

梁   岩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院长
王建民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

周宗凯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原院长
李学明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书记、二级教授

黄向东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西安美术学院二级教授
王亦飞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鲁迅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原院长

宋   军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、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
谢清风:中国好创意大赛创始人及组委会秘书长

 

 优秀指导教师代表发言 

 


潘 悦
成都东软学院

 

 歌曲表演 

 

《春游记》

演唱:朱洁、任晓庆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
 

(教师组获奖合影)

 


教师组获奖颁奖嘉宾名单


 

袁晓黎:南京传媒学院副校长、中国好创意大赛终评委副主席
谢清风:中国好创意大赛创始人及组委会秘书长

 

 舞蹈表演 

 

 

《天生就要飞》

表演团队:成都东软学院 大学生艺术团

 

 歌曲表演 

 


 

《乘风》

演唱:钟佳芮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 

 

(特殊贡献奖、突出贡献奖合影)

 


特殊贡献奖、突出贡献奖颁奖嘉宾名单


 

张    兵:成都东软学院副校长
朱明健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副主任、武汉理工大学动画研究院院长
田少煦:国家教学名师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、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副主任、广东工业大学特聘教授、二级教授

 

 歌曲表演 

 


《年华如梦》

演唱:刘欣佳悦、朱洁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

 

(高质量专业奖合影)

 


高质量专业奖颁奖嘉宾名单


 

蒋利明:成都东软学院副校长、教授
黄心渊:教育部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秘书长、中国好创意大赛终评委主席、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

 

 高质量专业奖代表发言 

 


钟 蕾


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导
天津市人民政府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
天津市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
相关行业学会副主任委员及科技专家

 

“高质量专业奖” 授予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、成都东软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等单位,代表钟蕾(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)登台发言时提到:“这份荣誉是对专业建设的认可,我们将继续以大赛为导向,优化课程体系,培养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数字艺术人才。”

 


闭幕致辞


 


谢清风

中国好创意大赛创始人及组委会秘书长

中国数字传媒教育与发展论坛年会创始人及组委会秘书长 
 

谢清风强调,大赛自创办以来,始终以 “推动数字艺术创新、培养创意人才” 为目标,未来将继续优化赛事体系,他总结了本届大赛的三大成果:一是参赛作品数量与质量双提升,覆盖领域更广、社会议题更丰富;二是校际交流更深入,多所高校通过大赛建立合作关系;三是行业协同更紧密,专家评审、企业关注为大赛注入更多产业视角。

{{awardFileList[0].field1}} {{awardFileList[0].field2}} {{awardFileList[0].field3}} {{awardFileList[0].field4}} {{awardFileList[0].field5}} {{awardFileList[0].field6}} {{awardFileList[0].field7}} {{awardFileList[0].field8}} {{awardFileList[0].field9}} {{awardFileList[0].field10}}
{{item.field1}} {{item.field2}} {{item.field3}} {{item.field4}} {{item.field5}} {{item.field6}} {{item.field7}} {{item.field8}} {{item.field9}} {{item.field10}}